攀枝花攀西職業學院位于有著“天府第二糧倉”和“釩鈦之都”美譽的攀西大地。學校2019年辦學伊始就結合攀西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秉持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辦學理念,把學校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優勢,轉化為社會服務力、經濟貢獻力。
學校一直重視區域經濟的人才培養需求,通過走訪企業和農業村社,積極聯合地方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學校現代農業技術、農產品加工與檢測、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的技術優勢,根據攀西地區社會需求,制定詳盡的培訓計劃,充實完善培訓場地設施設備,配備像袁忠、譚云峰等技能大師和李玉德正高級工程師、趙海林正高級經濟師這些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強大的師資力量,采取學校課堂講解、實驗實訓室操作、果園現場示范、農機場地實習駕駛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實現服務地方經濟的五個助力。一是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開展了諸如起重機、壓力容器、裝挖機、叉車等特種設備、特種作業及其安全員負責人培訓,總計25期1050人;二是助力農產品銷售網絡創業,開展電子商務營銷培訓,總計2期138人;三是助力新型農民工培育轉型技術人才,開展電工、焊工等技能培訓,總計2期190人;四是助力鄉村振興共建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開展高素質(職業)農民培訓,總計8期299人;五是助力鄉村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開展農藥經營人員和農機駕駛技術培訓,總計4期147人。全部培訓對象來自攀枝花市仁和區、鹽邊縣、米易縣、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會理市、云南省華坪縣、永仁縣等地的漢族、彝族、傈僳族、回族等農民與企業員工。與此同時,學校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一是科研優勢助力農產品更新換代,與企業共同研發推出養生紅糖、桑葚紅糖、刺梨紅糖等7個新品試驗項目,其中2個產品已上市銷售;二是校園文化累積的成果優勢,組織200余學生參加2024年中國(攀枝花)康養產業發展大會、2024年全國“四季村晚”冬季主會場等大型活動的文藝表演,助力地方康養產業與文化經濟的不斷發展興盛。
2024年,學校為攀西地區各地企業和鄉村培訓各類工業農業基層技術人才總計1824人;農產品科研成果7項;服務地方全國性大型經濟文化活動2次,200余人次參與其中。通過校企、校地合作,與米易縣人民醫院、糃農農業發展公司等30余家企業簽訂實訓基地協議,建立高質量的產教融合體,為攀西地區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為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提供富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支撐。
攀枝花攀西職業學院始終把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放在首位,著力培養打造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通過在服務地方經濟和地方產業上發力,不斷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實踐成果,全力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幫助企業和基層農村提升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地方經濟的整體創新能力,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增強個人的創新就業能力。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的同時,也促進了學校自身能力的高水平發展,形成教育與經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