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時代,職業教育如何面對人工智能AI的挑戰?如何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有機融入AI技術?5月22日,基礎教學與公共管理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教學樓聯合召開人工智能AI與教學專題研討會,兩教學單位全體教師參加。基礎教學與公共管理系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伍亞林主持研討會并作主題發言。創新性地將AI技術融入教學體系,通過前沿科技賦能傳統學科,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能力成為研討會的主旨議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以人工智能引領科研范式變革,加速各領域科技創新突破”“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人才”。人工智能時代,AI技術正在深刻改變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教育評價方式。教育應秉持什么樣的思想理念,高職教育應如何創新辦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AI技術,是我們應該積極思考的迫切問題。研討會上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人工智能時代,教育學何為》的文章,受到極大的啟發。

伍亞林在發言中以行政管理專業為例闡述了如何將人工智能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充分發揮AI 技術的智能優勢,助力數字化教學的加速推進。
伍亞林指出,AI技術不僅能夠優化教學流程,還能為學生提供更貼合現實工作場景的學習體驗。在日常教學中,借助AI輔助工具,教師可實現智能備課,快速生成課程框架、豐富案例庫以及精準的延伸閱讀材料,極大提升備課效率與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就如何更好地運用人工智能開展教學工作,伍亞林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更為細致的闡述。一是進行智能備課與課程設計。利用AI工具分析近年行政管理領域熱點(如數字政府、基層治理創新等),自動生成前沿案例庫,結合政策文件解析、典型事件復盤,豐富教學素材。例如輸入“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關鍵詞,AI可整合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廣東智慧社區建設等案例,提煉核心知識點與討論題。二是互動課堂與個性化教學。課堂中通過AI互動平臺(如雨課堂、學習通集成AI模塊),實時分析學生答題正確率、討論活躍度,教師可針對性調整講解節奏。例如學生對“行政決策模型”理解薄弱時,AI自動推送短視頻微課或拓展閱讀鏈接。三是學生知識面拓展與課后學習路徑定制。AI基于學生作業、測試數據構建“知識圖譜”,識別薄弱環節(如公文寫作格式錯誤率高、政策分析邏輯不清晰)推送定制化任務。幫助學生分析知識薄弱點和自身的優勢領域。
伍亞林的發言引發了與會教師的共鳴。大家紛紛發表自己對人工智能介入教學工作的認識,分享自己在教學中使用人工智能的體會與經驗,進一步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教學工作中的切入點與注意事項。大家還認為,當學生有了人工智能學伴、教師用上人工智能助教,我們要研究教育教學的新變化新特征,更要思考在人工智能之外,教育如何使人成為人,加強家國情懷和人文素養的養成,促進學生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兩部門計劃在適當時機組織開展關于人工智能的教師培訓,提升教師運用AI技術的能力,同時完善相關課程設置,推動各專業教學模式的全面革新,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